校园.好精神

政策大纲

教育局一直鼓励学校采用全校参与模式,根据学生自杀委员会建议的「普及性」、「选择性」、「针对性」三个层面,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以及加强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自杀风险)的学生。

在「普及性」层面,教育局积极推动不同的成长计划,如小学「成长的天空」、中学「多元智能跃进」、中小学「学生大使—积极人生」计划等,以历奇、团队及解难训练促进学生的抗逆力,并培养他们以自尊自律、勇于承担和敢于求变的态度,面对挑战。在2016/17至2018/19学年,教育局和衞生署合作开展「好心情@学校」计划,以提高学生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了解,以及适应不同环境改变的能力。不少学校凭藉其经验和心得,继续在校内推动精神健康的工作。

在「选择性」层面,就帮助在职教师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教育局由2007/08学年起提供有系统的基础、高级及专题课程,这些课程的部分单元涵盖精神病患。由2017/18学年起,教育局亦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精神健康的专业发展课程」,包括为一般教师提供的三天初级培训及为专责教师提供的五天深造培训,以提高教师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并加强他们识别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局于2021/22学年起将「精神健康的专业发展课程」及有关的培训要求整合于有系统的「三层课程」内,以加强课程的完整性。此外,每学年我们都举办相关讲座、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等。另外,教育局亦出版了《识别、支援及转介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学校资源手册》和与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协作发展的《认识及帮助有精神病患的学生–教师资源手册》供教师和学校人员参阅。

在「针对性」层面,由2017/18学年开始,「学习支援津贴」涵盖有精神病患的学生,以便学校加强照顾这些学生在学习、社交、情绪和行为上的需要。另一方面,食物及衞生局联同教育局、医管局及社会福利署于2016/17学年起推出「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以学校为平台,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服务。

教育局会继续检视现有服务,并继续与其他政策局/部门协作,以推广学生精神健康及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服务。

 

「校园·好精神」学生精神健康资讯网站新闻公报


返回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