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好精神

及早支援有精神健康风险的学生

协助学生建立与学校和朋辈的「联系感」

要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学校应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协助他们建立与学校和朋辈的「联系感」(connectedness) ,让学生从中得到接纳和认同。研究显示如一所学校的学生有较强「联系感」,会较少出现欺凌、暴力事件和自杀行为等情况。

协助有精神健康风险的学生建立「联系感」的方法有:

  • 加强教职员之间的关心和支援,营造关爱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被重视
  • 明白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要,给予的适切的支援,协助他们按个人的能力在学业和行为上不断进步
  • 透过非正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社交支援网络
  • 提供充足机会和不同学习方式,让学生发挥潜能,作出贡献,建立成功感
  • 欣赏学生独特之处,给予肯定和发展潜能的机会

 

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守门训练

学校应为不同持份者提供守门人训练(gatekeeper training),提升他们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关注,掌握基本支援技巧(包括: 如何表达关心、鼓励积极求助)和认识专业支援服务的转介途径和社区资源等。

 

设立支援及转介机制

学校可委任一位有相关知识及技巧的学校人员(例如:学校社工、辅导人员)主动联络被识别为有精神健康风险学生的家长,表达关注和瞭解他们的需要,以及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和有关教师商讨支援和跟进策略。有关学校人员、教师和家长需定期检视支援措施的成效并作出适当调整,并在有需要时,谘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及作出转介。

 

支援策略

学校可透过个案会议找出学生的「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和「危险因素」(risk factor)。一些可以提升个人抗逆力并减低危险行为风险的因素称为「保护因素」;而可以增加个人危险行为风险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学校可协助增强的保护因素包括学生的强项和正面思维、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等,而可以减少的危险因素则包括缺乏适应技巧、缺乏家庭的支援、与朋辈相处困难等。详情可参考《识别、支援及转介有自杀行为的学生:学校资源手册》

 支援策略包括:

  • 以简单直接的语气与学生沟通,聆听及给予鼓励,欣赏并指出他们进步的地方
  • 以包容及耐心的态度,协助学生减轻压力源头
  • 运用多元化的教导技巧和方式(例如:视觉策略、精简指示等)
  • 给予学习支援,有弹性地处理功课问题,按需要给予调适
  • 当学生感到十分紧张和压迫时,可考虑提供一个安全、宁静地方稍作休息,减少受到刺激的机会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

学校与家长应保持紧密及定期的沟通,可透过记事簿、日志、及电邮等方式,瞭解学生的进展,包括成功的例子、遇到的困难及学生的情绪表现等。


返回
页首